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正文

28元“定制”就业,“纸面就业”为何屡禁不止?

“他们(辅导员)让我叫父母帮忙盖章,无论什么地方(的章),只要交就业协议就可以。”

陆丹是国内一所二本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去年备考研究生,今年3月份才开始找工作。“我想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而不是盖章虚假就业。”陆丹告诉界面教育,其所在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被分配一定的“就业指标”,如果没达到会受批评。


(资料图)

“纸面就业”、“强制三方”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就业率直接关系学校的社会声誉和专业招生。据教育部“就业红线”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到停招。

2023年高校毕业人数高达1158万人,庞大的待就业人群和招生就业的压力之下,部分高校“出花招”提升就业率:动员父母或同学利用关系签订就业协议,辅导员走关系“网签”等。更有甚者,花费28元就可以买到任意公司“带章”的实习或就业证明。围绕“纸面就业”,从批量化生产到定制化服务,已形成一个完备的“假就业”链条。

今年5月初,智联招聘发布《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50.4%已收获offer。这也意味着另一半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深造、自由职业或慢就业。

虽然就业老师不停催促,陆丹仍选择“走自己的路”。考研失败后,她辗转于各地的事业编制考试,也投过不少企业,但都因不合适被拒。直至六月毕业,陆丹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们宿舍四人,只有一人交了三方(协议),但也是托关系找人盖章的。”陆丹对界面教育称。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记录毕业生就业去向和毕业生档案派遣的关键一环。每一份协议都有不同的编号,对应着每一个毕业生。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是由协议和合同就业率、创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率共同组成。如果实在不能签约单位,选择“灵活就业”也成为了部分高校的就业“发力”新方向。

“学院为了增加就业率,让我们注册淘宝店,并要求注册好后发截图。”来自国内一所“211”高校的准毕业生李理向界面教育称,她照做了,最终以“灵活就业”的方式完成了从待业到就业的“任务”。

在李理看来,整个“催就业”过程就像一场PUA,“学院领导称,他此前在化学学院的就业率很高,来了我们这就成了倒数。”领导一般是以口头方式洗脑催促,甚至指责未就业的学生拉低学院就业率。

买实习或就业协议,是“公开的秘密”,不少学生表示:“学校也不会去调查,只要有章就行。”

界面教育搜索某交易平台上的商家,其商品主页打出的广告显示可“公章复印”,评价显示“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应有尽有”。界面教育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联系卖家“能不能帮签就业协议”。

“你的个人信息和公司名称发给我,什么公司都可以。”界面教育支付了28元,并将编造的信息和文件模板发给商家,三小时后成功得到反馈。

根据商家的文件反馈,落款处盖有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公章。界面教育发现公司并非自己指定后,商家随即表示可以更改,并迅速发送了一份修改后的新公章文件。

据《半月谈》调查,某些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而实际仅20%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看似辉煌的就业成绩实则经不起推敲。

“报考志愿时,就业率是我们家长最看重的,就业率低,肯定说明学校的这个专业存在问题。”一位家长对界面新闻称。

近年来,多省份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近三年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将被“预警”。

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共有925个专业被撤销,近六年的数据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86所高校撤销,荣登撤销“热门”专业。

针对“假就业”、“纸上就业”,2022年,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四不准”,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诱导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坚决查处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行为。

“纸面就业”既有学校的无奈与攀比,也受就业评估制度影响。目前,就业率仍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绩效考核等。虽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容易“注水”变味。

其关键在于改革、优化就业率的考核体系,加大核查力度,严查造假行为、加大惩治力度、提高造假成本,为造假行为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

与此同时,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当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国家、地区战略及优势支柱产业发展,不盲目开设专业,慎重增加新专业。

(文中陆丹、李理为化名)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