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正文

应用场景扩围提速 互联网巨头开打“刷掌”争夺赛 环球短讯

技术的迭代拉动支付方式升级。从近期互联网大厂诸多动作来看,正在将移动支付场景“卷”向刷掌支付。

5月21日,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正式上线。通过注册开通刷掌乘车服务后,即可在该条地铁线路刷掌过闸乘车。同日,微信支付正式发布“微信刷掌”产品,微信官号发布《微信刷掌来了》,明确“微信刷掌,是卡,是码,也是隔空感应”,并且畅想了未来的掌心可能:把校园卡放在掌心,一掌畅行校园;把门票放在掌心,刷掌验票入场……


(资料图片)

这并非微信首次亮相“刷掌”。一个月前,两家头部锁类公司就联合腾讯云推出“人脸+掌静脉”方案 ,主要应用于智能锁行业,推动产业来到“3D人脸解锁+掌静脉解锁”双路并进的新路口。

按照当时公布的数据,通过掌纹+掌静脉进行融合识别,误识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达到千万分之一,通过率也能确保达到99%,全流程的耗时小于一秒,还可以拦截各种程度的活体攻击。当时市场认为,“人脸+掌静脉”智能门锁有望在2023年迎来大爆发。

提速布局“刷掌”的大厂并非只有腾讯。支付宝日前也被媒体爆出正在研发掌纹支付功能,除了内部研发相关功能外,还预研了掌纹支付原型设备。按照产业逻辑推演,对于阿里系的“刷掌”而言,线下支付或将是重要场景之一,用户将手掌置于设备的掌纹识别区,即可完成支付。

互联网大厂抢滩刷掌支付,带动了部分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表现的活跃。5月22日,熵基科技一度拉升涨超10%,汉王科技、远方信息、百胜智能等盘中也均有冲高。

从目前巨头对于刷掌的布局来看,掌静脉识别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落脚点之一。

按照中国信通院产业人士的分析,之所以在此前虹膜识别等路线的基础上迭代新的识别渠道,主要是因为对比刷脸支付,掌纹信息没有人脸信息那么敏感,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产品成本更低;同时,对比普通的密码支付和扫码支付,掌纹支付也具有更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刷掌支付的出现,在满足人们日常支付需求的同时,将支付体验提升到新高度。以腾讯参与的北京大兴机场地铁线为例,刷掌过闸乘车就从多个角度优化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一方面,乘客伸手即可进出站,方便快捷之余还能享受科技酷感。另一方面,即便遇到忘带实体卡、手机没电等特殊情况,也能乘坐地铁。此外,刷掌过闸属于非接触式过闸,卫生且安全。

据悉,在刷掌乘车服务落地的过程中,微信支付与北京轨道交通紧密合作,共同把大兴机场线打造成全民刷掌乘车地铁示范线路。

刷掌支付场景扩围仍在快速提速中。微信方面就向e公司记者确认,除交通场景外,“微信刷掌”还在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场景需求,探索更多创新高效的数字化方案。

这种扩围给产业带来新可能。以智能锁行业为例,在产业趋向内卷的背景之下,新的技术成为改变行业现状的新工具。前述智能锁头部企业就表示,“智能锁行业竞争表现在价格战、无序竞争及同质化这几个方面,掌静脉虽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技术,但却在智能锁头部品牌及大厂助推下,为整个智能锁行业创新与变革带来变量。”

在场景扩围提速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刷掌合规发展,成为市场关心的新话题。

中国信通院产业人士认为,生物识别是国际支付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巨头竞逐刷掌支付,有赖于持续的科技研发投入和长期的前沿探索,这有利于保障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贯彻央行对金融创新的指导要求,保证合法合规。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