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积极性
(资料图)
要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做到位
王萍劝过妈妈很多次去接种疫苗,但妈妈总以各种担心搪塞过去。直到去年,王萍妈妈见到了同一年退休的同事,“得了带状疱疹,疼得整夜整夜睡不了觉,被折磨够呛”。当妈妈向王萍讲述这次经历的时候,王萍再次向她科普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王萍妈妈不是个例。《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提出,老年人要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但据《中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预防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年龄越大,疫苗犹豫比例越高;50岁以上的受访者没有接种过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中的任意一种占比33% ;50岁以上受访者,带状疱疹和肺炎疫苗接种率不足35% 。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主动健康、接种疫苗是老年人健康管理重要的一环。4月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我们通过街采发现,老年人对自身免疫衰老的认知现状仍然有待提高。
老年人在犹豫啥
提到接种疫苗,65岁的吴大爷就心生犹豫:“接种疫苗安全吗?”
事实上,老年人对接种疫苗的认知还存在诸多误区。在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看来,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老人们接种疫苗时最关心的问题。
“有些老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热,或者针眼部位出现红肿、硬结,就认为这是疫苗的不安全性造成的,实际上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她解释道,每种疫苗在批准上市前都是经过临床研究、有数据支持的,每种疫苗获批上市后,每批次的疫苗在出厂前必须获得国家检定机构的批签发合格证才可使用。在疫苗投入使用后,也必须对每批疫苗进行质量监测。常见的不良反应: 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等。全身反应包括发热、没有食欲、乏力等。然而,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一般1-2天便会消失,绝大多数无需处理。“这跟疫苗的不安全性是不能划等号的。”
此外,“我打了这个疫苗就百分之百不得这病了吗”“打了一针后,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打了”……这些问题陈秋萍在工作中也经常被问到。
“不同疫苗的保护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疫苗都不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保护。”她举例道,以流感疫苗为例,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快,流感疫苗的成分也会根据毒株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疫苗撑起“免疫伞”
“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病因预防,接种疫苗在一级预防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老年人来说减少患病,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对于家庭来说,会减少因为看护、照顾造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对于社会来说,构建一个友好的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高。”陈秋萍说。
为减少老年人疫苗犹豫和疫苗接种认知误区,4月22日,首个《老年人疫苗接种科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发布,助力为公众和老年人对预防接种的价值认知和行动力进一步提供科普指导。
《手册》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所致免疫功能下降,被称为“免疫衰老”1。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再加之慢性病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容易成为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疫苗针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相应疾病;接种疫苗可通过预防感染减缓老年人慢性病的进展,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2,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否可以接种疫苗?针对这一问题,《手册》指出,慢性病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因此更需要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相应疾病。以带状疱疹为例,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3。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接种非常重要,其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相比,疾病所致的负担更重,接种疫苗可降低相应疾病的感染风险,从而避免更多疾病负担。常见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例如实体器官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终末期肾脏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血管炎和其他自身免疫/胶原结缔组织病)等4。
陈秋萍具体分析道,给老年人进行疫苗接种的时候,更要仔细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对禁忌症的情况要掌握清楚。“比如老人有基础性疾病,但是不在疾病的急性期,在稳定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他免疫力特别低,或者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像减毒活疫苗就不能接种,灭活疫苗或者重组蛋白疫苗接种是没有问题的。”
《手册》强调,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疫苗的适用年龄、免疫程序、禁忌症、技术路线等内容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此外,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可向专业医学人士咨询,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医生等。
加强老年人的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免疫衰老导致疾病的风险,提高中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积极性,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高质量长寿的关键。正如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维中表示:“除了科学吃,穿,住,保持心情愉快等,接种适宜的疫苗也应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提升接种服务可及性
认知之外,疫苗接种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也是影响老年人疫苗接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对于常年独居生活的70岁张美兰来讲,尽管了解疫苗的作用,但是什么时间、去哪里接种却难住了她。“要不就是一去打针就排几米长的队伍,要不就是告诉我这里没有那种疫苗,白跑一趟。”
推进健康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各项政策,对部署健康老龄化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其中“关口前移,预防先行”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在促进老年预防接种行动方面,社区在推动解决老年人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陈秋萍以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一方面加强疫苗接种科普教育,不仅通过健康讲座等方式给老年人进行科普,也给全科医生开展健康教育,“科普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全科医生将这些信息告诉老年患者。”另一方面,通过设立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疫苗接种时间多渠道公示等方式,提升接种服务便捷性、可及性。
“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积极性,其实还是要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做到位。通过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心,重视疫苗的价值,这个工作任重道远。”陈秋萍说。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显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也就是说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长寿时代下,人们更追求健康的生活。为老年人撑起“免疫伞”需要社会各方努力,这条路上有医药创新的力量,也有医务工作者的力量。
(文中人物王萍、吴大爷、张美兰皆为化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