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基金 > 正文

热点!风光企业集体奔赴储能新事业,各自策略有何不同?

(原标题:储能大时代②丨风光企业集体奔赴储能新事业,各自策略有何不同?)

编者按:为了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驾驭了风、傍上了太阳。而储能作为“电网上的大号充电宝”,让电力电量实现跨时空的转移,具有平滑新能源波动、助力电网调峰调频、实现负荷削峰填谷等多种功能。

2022年,是中国的储能产业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技术加速迭代,制造端大幅降本,市场端规模盛况空前,储能政策逐步完善,资本市场日渐活跃,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中国的储能产业正在迎接一个更富想象力的时代。得益于产业链的聚集,我们在这一场能源革命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从储能电芯、Pack技术、直交流转换技术到系统集成技术,一齐获得飞速成长;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为新型储能的蓝图增添色彩。

新一轮的拉力赛已然鸣枪,储能老兵见证了行业春天的到来却又慎言乐观,新势力们挺身而出意图提前卡位。

21世纪经济报道为此策划推出“储能大时代”系列报道。我们将拆解行业,梳理趋势,试图提供一种独特的理解储能产业的视角,记录储能这条大赛道上的大机遇、大挑战。本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关注风光企业为何悉数入局储能。

没有一家从事光伏、风电的新能源企业甘愿错过这一轮新的机遇,甚至在多年以前便已低调布局,只为等候这一爆发时刻的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包括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五家光伏组件龙头和国内风机三巨头中的远景能源和金风科技已集体奔赴储能新事业。

风光企业悉数入局

4月7日,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新产业为旧工业遗址注入活力,仅是开幕首日该展会便迎来十万人次的参观规模。一位从事储能行业多年的人士亦向记者感叹,鲜少会看到制造业的展会能有如此的吸引力。

峰会开幕首日,晶科能源发布了其新一代的液冷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当千亿光伏巨头意在高调表明躬身入局储能赛道之时;另一边,天合光能副总裁王大为也在公开场合发表致辞时谈到,储能的春天已真正到来。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在座媒体明确表示,“未来晶科会把储能当作很重要的业务来经营,和组件业务一样同等重要。”

而天合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亦向记者介绍,未来天合希望在光储领域深耕发展,跻身世界的前列。具体来说,该公司欲从市场、产品与成本三方面突围,一是市场角度,即瞄准中国和美国的光储一体化市场;二是产品角度,瞄准大型储能系统;三是成本角度,将在成本占比最高的电芯环节着重发力。

东方日升下的双一力品牌入局更早,在2005年就已涉足锂电三元技术。东方日升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到,公司是2018年进入储能系统集成方面,技术路线也开始考虑多元化,采用当时越来越主流化的磷酸铁锂。

“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国内、海外市场平衡发展的战略,所以就算当时国内的政策还不明朗,经过几年的全球布局,尤其在储能走在前面的欧美国家,双一力凭借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逐渐赢得客户的信赖。加上2021至2022年全球范围内储能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新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双一力在北美的储能系统出货量或已达前三甲。”

“回A”路上的阿特斯,2022年以来也加快了其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的推进步伐,不仅投资建设20GWh储能系统产能,其大型地面电站储能系统SolBank、户用储能产品EPCube也正式向市场推出。截至今年1月31日,阿特斯母公司CSIQ在全球共有约47GWh的储能项目储备,而阿特斯的大型储能系统集成业务的累计出货量也已经超过2.3GWh,并且拥有22.6GWh储能系统订单储备。

晶澳科技也露出端倪。2月28日,晶澳智慧能源浙江义乌5MW/10MWh工商业储能电站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晶澳智慧能源自主研发、设计、集成的1500V液冷储能系统。这也意味着国内的五大光伏组件龙头已悉数入局储能赛道。

另一边,国内风机三巨头中的远景能源、金风科技亦在布局储能赛道。

远景动力也在4月7日发布了其全新一代315Ah储能电芯产品,是其在2021年领先同行推出305Ah储能专用电芯后的又一次升级。金风科技此前也披露在储能领域的业务进展,2022年,金风零碳完成1.035GWh的交付,同比增长700%。

策略有别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往年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中,历年的出货量排序剧烈波动,行业洗牌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上,记者注意到,“风电系”中的远景动力和“光伏系”中天合储能在2022年国内和全球市场的储能系统出货量已跻身前十。

两者相同的一点便是早有规划电芯产能。

天合储能在2019年便与鹏辉能源共同出资成立江苏天辉锂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电芯。到2022年5月,天合储能正式宣布在储能领域实施核心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计划,并推出了循环次数12000次,容量300Ah的储能专用电芯。

远景动力在2022年储能专用电芯出货量超过3GWh,截至目前在手订单已超过70GWh。

电化学储能对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颇高,储能电池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业内对于经济性共识在于,不仅仅考虑单颗电芯的成本,而是结合循环寿命估算综合成本,循环次数越多意味着综合成本不断下降。

例如,天合储能介绍,其二代液冷储能电池柜循环寿命高达万次以上,成功将储能度电成本再降32%。远景动力315Ah储能电芯在尺寸不变的基础上,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提升了11%,实现“单颗电芯一度电”,同时循环寿命高达12000次,满足一天一次充放电25年安全可靠的运行要求。

而晶科能源在储能板块的策略则是集成。钱晶告诉记者,晶科做储能的竞争力在于我们拥有核心的系统集成液冷技术。

钱晶表示:“我们非常看好储能行业前景。但公司进入储能赛道,其实是被客户、市场需求推动。现有储能系统尚有不完美之处,包括安全性、成本、寿命、效率、运营中的能耗成本等,所以我们希望公司的储能技术可以改善这些缺憾,让它更完美。”

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企业入局储能得益于新能源配储的需求,以及渠道和对新能源电站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制造端,同行企业悉数入局新型储能并非个案。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即便在成本仅占储能成本个位数比例的BMS(电池热管理)环节,白家电企业也在争先恐后入局,美的、格力、海尔也已集体奔赴储能赛道。

近日,美的集团宣布旗下的美的楼宇科技正式发布多款储能热管理产品,包括8kW插框平台、20/40kW侧出风平台、40kW顶出风平台等。此前,美的集团还通过收购科陆电子进入储能领域。格力电器在控股格力钛后加速构建“光伏+储能+空调”产业生态。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海尔也在谋求以并购的方式开拓户用储能的布局。

标签: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

资讯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