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内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将发生结构性变化,收购类投资增速有望超越其他资产类别。”贝恩公司在4月18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中做出上述判断。
过去一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私募股权投资活动跌至8年最低点。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额为620亿美元,同比下降53%,投资交易量也同比下滑38%,平均投资交易额为8200万美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
“虽然目前仅占中国市场交易总额的9%,但我们预计收购类投资在未来5年内会出现加速增长。多重因素推动其增长,包括越来越多的私募持有企业进入退出窗口期,更多跨国公司可能在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下考虑分拆业务;与此同时,大量民营企业逐步开始进入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趋势。”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周浩表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长类投资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占到2022年中国市场交易总额的74%,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中期收购类投资增多的趋势已经确立并凸显,包括:在华跨国公司出于地缘政治考量,分拆业务增多;2012至2021年期间,私募股权持有的企业数量增长13倍,催生大量二级市场销售机会;2017至2021年期间,企业家/家族收购案数量较2012至2016年间增长了2.5倍。
报告指出,因商业前景不明朗以及上市公司评级较低,导致交易倍数从一年前的17.9倍(企业价值倍数中值)下降到16.7倍。同业买卖不够活跃,导致2022年退出交易进一步暴跌,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基金的募资额在2022年同比下降68%,跌至新低。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一直都是由国内GP(普通合伙人)主导投资活动。2022年宏观经济情况充满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国内GP的投资活跃度最高,尤其是人民币基金。”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李承欢表示。
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GP贡献了中国市场37%的投资交易额,比2016至2021年间的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在国内GP中,人民币基金是去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最活跃的参与者,占投资交易总额的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24%。相比之下,美元基金则主要持观望态度。
尽管科技行业依然占据着中国私募股权资本的最大份额,但行业投资交易额却同比下降了62%,其中云服务(下降88%)和软件(下降59%)是跌幅最大的子行业。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一直都是科技交易的主战场,2022年三大市场都经历了大幅下滑。不过,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交易崛起,为市场带来了一定活力。
2022年,中国先进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占投资交易额的比例有所提升。借“可持续发展”的东风,电动汽车产业链实现迅猛发展,推动了先进制造业投资交易的增长。此外,医药和生物科技仍然是医疗健康行业最具吸引力的赛道,并获得了私募股权投资者更多的青睐。
2023年,AI领域热闹非凡,与之相关的应用落地会否推高科技板块的估值和私募交易者的积极性?对此,贝恩全球副合伙人陈捷表示,从技术和应用领域来说,这是一个确定的爆发式的机会,而在第二大模型的开发成熟之后,下游对于消费者或是企业2B的应用场景案例仍需要时间去开发和完善。
“目前二级市场很多热门概念股已经大幅上涨了,一级市场会相对会理性一些。AI的投资机会更多聚焦在下游应用端,目前主要是互联网巨头做一些大规模的投入,随着下游应用开发不断迭代并趋于成熟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涌现出来。”陈捷表示。
标签: